第1107页

崇祯时期,国家财政面临崩溃,为了应付赈灾、军饷等突然变故,崇祯皇帝也偶尔拿出一些银两来应急,数量并不大,但这更造成了朝廷官员对皇家库藏的错误估计。

因此,直到明亡的前几天,大臣们还争吵着“请发内帑”,这说明,宫中藏银在那个时候就让人疑惑了。当时朝野的记载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宫中藏有大量白银,总数有数千万两;二是认为宫中虽有白银,但已为数不多;三是认为宫中一无所有。

明亡之后直到现代,这一问题更是众说纷纭。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断定明亡时皇宫内存有大量白银,认为明宫中应有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数量相当庞大。

那么,明皇宫内到底有没有藏银呢?很多说法都是当时亲历的人讲出来,所以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

第726章 调查情况

明宫藏银的准确数字,确实令世人困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再加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渲染,更让明宫藏银成为了难解之谜。

关于这一点,康熙帝曾经断定,明宫藏银是在万历年间,且数字在二百万两左右,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明朝经济情况较好,此银可能就是万历初年神宗窖藏的,加上万历是个好货之主,这个就更好理解了。

当然,到了崇祯皇帝那会,他手里到底有多少银两,又到底知不知道有这笔钱,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万历中期以后,国家多事,战争不断,花费浩大,不可能再有余金,更不可能会有几千万两白银供窖藏了。所以说,农民军在明宫缴获了部分白银,其中最大的一笔也只能是养心殿后的这二百万两,此外,应该别无他藏了。

而且根据崇祯朝最后时期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不知道这笔银两的。当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明王朝财政已经是山穷水尽,“正月外解来,才度过二月”。二月外解不到,崇祯只好反复动员贵族、官僚捐助。

如果这个时候,崇祯知道那些藏银,却还不知道动用那笔藏银,那他就是吝财亡国。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海岛宝藏真和明朝的藏银有关,那就说明崇祯确实有可能知道那些藏银,并且还提前做了准备,不然的话又怎么可能运到那座海岛上?

当然,现在孟子涛也不能肯定,这幅画和那幅海岛藏宝图有关,因为那幅藏宝图画的比较简单,只是看起来有些相似而已,并不一定有关联。想要证实,还需要找到其它证据才行。

见孟子涛微微一怔,于为刚连忙问道:“子涛,是不是有问题?”

“现在还不好说,我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