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丞相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等国家之大方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哪怕他们是丞相,也不好一下子做决定。
杨沐道:“当今天下,虽然已经是鼎力之局,但也是暂时的,无论是阮国、楚国或者是我苍国,只要任何一方遭遇一场战败,都将使局势颠覆,被周边几个国家趁势而入。”
孔尚贤点头:“不错,楚国的对手是魏国和武国,而掣肘楚国的是云国和莽国,我苍国虽然没有大敌,但是若是稍稍失利,便会遭到楚阮两国共同打击。”
范宏济在一旁分析道:“这两年来,云国和魏国颇有与苍国交好之心,若是其主要对手衰落,必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三强之一。”
杨沐叹息:“没错,这也正是朕所担忧的,从目前诸国之间的形势看,任何一国都是我大苍的对手,即便是打败了二者中任何一个,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诸国不安,成为众矢之的。”
“陛下这几年,一直不参与诸国之间的战争,想必一直是顾虑此事吧。”孔尚贤问道。
“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杨沐点点头,道:“但是,却也不全是。你们想想,楚国的治国之策,比我苍国如何?”
“自然是远远不及,楚国世家贵族之弊端,注定是其死穴。”
“这就是了,所以这些年,看着他吞并一个又一个小国,朕是一点也不着急,吞并又能如何?相比于付出的代价,恐怕得十年八年才能收回,所得之地若是民心不归附,与没有得到又有何区别?所以,这些年来楚国的疆域看似大了不少,但是其国力,并未有太大的增长。”
范宏济在一旁点头,道:“陛下所言不错,就如那阮国,虽然吞下了曹国与兰国,但是其内的复国势力非常庞大,阮国虽然采取了铁血手段镇压,却也在一步步失去民心,复国反扑势力更加之大,听过阮国目前镇守地方的作战部队,就已经达到了七十余万。”
杨沐道:“过去几年,苍国养精蓄锐,实力暴增,这可能是任何一国都没想到的,两位爱卿说说,若是此时我苍国参战,阮国与楚国是何反应?”
“这……臣倒是认为,我苍国仍然不宜参战。”孔尚贤说道。
“哦?爱卿此话何意?”
“过去几年,我苍国一直保持着中立,不与任何一国发生战争,但是却也接受了祥国的投诚,就连木国有归顺之心,我们也热情欢迎。但是……陛下可不要忘了,苍国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眼下的目标并不是要成为会盟霸主,而是要竭尽全力,牵制几个大国,而后徐徐吞灭,这才是正理。”
“爱卿的意思朕明白,就是想说若是我苍国要对外用兵,不能与阮楚两国打,但是也不能对小国出手,可对?”
“陛下说得对,楚国与阮国是我苍国的大敌,这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只能是扶持几个小国了,譬如邵国与康国,炎国也能充当我大苍的南方屏障,只是实力稍显不足。臣倒是以为,除了几个小国之外,可以与莽国与武国结盟。”
莽国与武国?
杨沐沉思,这两个国家可不是什么小国,只比阮国和楚国低上一线,若是日后反噬,苍国可如何是好?
当然,所谓的反噬不是直接进攻苍国,而是万一联合了两个大国,合谋伐苍,那可就大为不妙了!
这四年来,苍国的臣民百姓对于外界的局势变化,可以说是完全看不懂,但是在杨沐眼里,根本就是什么事。
中国历史上,春秋到战国不也短短几十年间么?
几百个国家,在短短的两百年就只剩下了九个,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几十年里,全部灭亡。
所以,同样的道理,杨沐知道没有绝对的盟友,就如同战国时期,哪一个国家不是左右摇摆?立场变来变去?
就像是之前的魏国,虽然被阮国吞并了大量的土地,但是两国利益重合之下,又很快就结盟了,蜜里调油一样。
杨沐也正是担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