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面具(上) 王小枪 3191 字 2024-04-23

“我那件还能穿。”

“过年了,都得换新的。”姚兰的眼神有些执拗。

“就几天了,来得及吗?”

“是啊,没几天就过年了。”她看了看李春秋,“你要是想走,咱过完年就搬家。”

听她这样说,李春秋有些意外。

姚兰顿了顿,说:“我想好了,去哪儿我都跟着,都听你的。其实想来想去,哈尔滨也没什么舍不得的,冬天又冷又长,早晨一出门就能冻透了。不如南方。南方暖和,人们也和善,再说李唐和我都没去过,都新鲜。咱俩手里都有技术,不愁找不着工作。”

李春秋的眼底有些动容,他似乎看到了姚兰所描述的生活。

姚兰接着说:“上次你说要走,我也不是不肯,我就是觉得快过年了,要走,咱们也过了这个年吧。我们好久都没回老家了,要不过年咱回去看看,带着孩子串串门,还有几个亲戚家都转转。要是以后不怎么回来,好歹也得和我家里的人告个别,你说呢?”

李春秋有些感激地看着她,可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年以后就搬,他还有过年以后吗?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惧怕过年三十儿的到来。“过年”这个词就像一个如期而至的魔鬼,那是一个他即将永远告别妻儿的日子。

姚兰把头靠在李春秋的肩膀上:“你想去哪儿,我们就跟你去哪儿。”

李春秋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她的手,看看她恳切的眼睛,正要说什么时,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

姚兰起身过去接起电话,听着听着,她的脸色越来越差。

李春秋一边擦着脚,一边看着她的表情,觉得有些不对劲儿,问道:“谁啊?”

姚兰把听筒放到桌上,淡淡地说:“找你的。”

李春秋走过去接了起来:“哪位?”

电话里,一个男人急切的声音传了过来:“是李春秋吗?这儿是啤酒厂,赵冬梅喝药自杀了!”

“嗡”的一下,李春秋呆呆地愣在了原地。

市医院急诊病房内,赵冬梅一动不动地躺在洁白的病床上,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她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病床上的她脸色煞白,嘴唇毫无血色,看上去就像个玻璃人儿,仿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李春秋怔怔地站在病房门外,透过门口的小窗静静地看着她,感到身心俱疲。

李春秋走后,姚兰独自靠在家里的沙发上,身上紧紧地裹着一条厚厚的毛毯。

客厅里只亮着一盏小灯。昏暗的灯光下,她大睁着眼睛出神地看着前方,谁都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挂钟敲响了午夜零点的钟声。

和正门相比,侧门显得又小又隐蔽。高阳为了避免带来更坏的影响,特意安排赵冬梅在这儿等李春秋。

侧门的铁门上有一个凹进去的小门,李春秋从里面把它推开,走了出来。

外面是一条小街。李春秋一出来,就看见赵冬梅正站在一棵松树底下,一动也不动,像座雕塑。

顿了顿,李春秋才走过去。

赵冬梅深深地凝视着他的眼睛,她看他的眼神很执着,眼前这个人,她仿佛已经等了一个世纪之久。

“你在毁我。”李春秋看着她,面无表情地说。

“昨天你说会找我。我等着,你没来。你说今天会去,我等了,你还没到。”赵冬梅的声音还是很轻。

“所以你来这儿找我?”李春秋挑挑眉。

“我找不着你,只能来这儿。”

“找我,干什么?”

赵冬梅忽然哼了一声,然后笑道:“七天前,你找我,我也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李春秋看着她,他没想到赵冬梅是这么执着的一个姑娘。

赵冬梅的声音一直很轻很低:“以前,我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很无聊,可也很平静。你说来就来,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管;说走就走,走的时候,也什么都不管。可是,我回不去了。”

李春秋看着她的眼神渐渐地坚硬起来。

赵冬梅接着说:“我没想毁你,就是你把我毁了,我也不会那样做。我只想见到你。我知道我已经疯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情绪有些激动。

李春秋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她,冷冷地说:“你是疯了。”

咯噔一声,赵冬梅的心像被什么撞了下,李春秋说出这样的话来让她感到有些意外,她完全没想到,他对自己的态度会这样急转而下。

“我要是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我会告诉她,别干傻事。我会把她带回家,给她做一桌子好吃的,好好吃一顿饭,把所有的事全忘掉。这是最好的结果。否则——”

李春秋用嫌恶的目光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她在那个男人眼里,就会变成一个下贱的人。”

赵冬梅怔住了,她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像有什么在她脑子里不断敲击着,她六神无主地喃喃重复着:“下贱……”

“对。或许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会这么想,才会这么告诉我的女儿。当然,我没有女儿。至于我的儿子,他就算是个禽兽,受的伤也不会很深。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赵冬梅凝望着他,眼神却越来越冷。

“说实话,我没想到你还是一个——怎么说呢,在我眼里,你现在就像一只小刺猬,浑身是刺儿。我本来以为你是一只小猫,爪子都被剪掉的那种。”

赵冬梅倔强地看他:“你喜欢猫?”

“是没爪子的猫。谁会去喜欢一个把自己挠伤的畜生呢?你看我就从来不豢养那些小东西。别那么看着我,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那些台词如果你愿意听,我可以背诵给你。我听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