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大幕的序曲

重生之军工霸主 芊之羽 1325 字 11个月前

战争的爆发必然影响到了两国石油的正常生产,世界石油供应量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产量剧减,导致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而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大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只有被米国牢牢控制着的壕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在米国人的操纵下,不惜单独大幅度增加产

量来压价。

不过,一个国家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内部分裂的欧佩克失去了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各主要石油出口国轮番提高官方价格,火上浇油,油价从1979年初的每桶13美元开始暴涨,并迅速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这,就是被史称为引爆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而且毫无疑问的,这次的石油危机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做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米国当然在这次的石油危机中深受其害,最基础的能源及化工原材料的暴涨,立刻就引发了米国国内空前的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事态,1979-1981年期间,时任米联储主席,人称“铁腕”的沃尔克两次把美元利率提到了20%!。

存款的年化利率达到了20%,,贷款利率更加水涨船高,这数字吓不吓人?

但不得不说,这种非常规的手段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美元的信心得到了恢复,也为瑞根总统推进他的“瑞根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1981年,瑞根总统上台执政,他任命了原美林董事长里甘担任财长,启动了大幅减税、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的计划,随后裁减国企福利、打击工会,废除各种管制条例,推进金融自由化等改革措施,米国终于从这一轮的经济危机的深坑中爬了出来,渐渐恢复了活力。

但是不要忘了,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可不仅仅是米国,米国人用强硬的措施和拼命吸引资本流入的政策使得自己缓过气来了,还有很多小伙伴却遭了殃。

比如拉美地区。

高利息的美元将世界范围内的资金都吸引到了米国,几乎瞬间便抽空了拉美地区的资本,也让这些原本因为充斥着热钱游资而显得欣欣向荣的地区毫无悬念地崩溃了,比如,前文曾经提到的阿根蒂娜——为了缓解、转化因此而导致的激烈国内矛盾,阿根蒂娜的军人总统加铁里脑子一抽便派人偷袭了马岛并引发了与不列颠的“马岛战争”…

遭殃的当然不仅仅是拉美,随着资本大量流向米国,欧洲的一票国家都吃不住劲了,几乎所有的货币兑换美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比如曾经被谭二少爷狙击过多次的英镑,就在1984年史无前例地跌到了1.05:1

的历史最低点!

讲良心,这次真不是谭二少爷挑的事儿,他只不过是又搭了一趟顺风车而已,当时他还有些内疚来着,你说咋那么寸,又是英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