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大幕的序曲

重生之军工霸主 芊之羽 1325 字 11个月前

暴跌的本国货币当然会进一步放大本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这让欧洲的领导人们都坐不住了,高卢总统密特朗在1982年6月要求所谓“g7”共同研究应当如何有效干预;西汉斯官方则在市场大笔抛售美元试图击退汇率投机者,不列颠首相萨切尔夫人干脆直接打电话给瑞根总统求援…

看起来,米国人是大赢家,但其实不然。

米国人只是表面看起来风光,要知道,坚挺高涨的美元进一步削弱了米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昂的利息又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这些都进一步打击了米国的制造业,也坚定了其国内资本“去工业化”,工业“金融化”的决心,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外流,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蔓延。

此时,真正的赢家渐渐露出了端倪——倭国!

承接了米国流出制造业中最精华部分的倭国,借助这一

美元急剧升值的有利时机,大肆进攻并迅速占领了米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仅仅电视机和录像机这两项,倭国货就占领了其超过40%的市场份额!

1980年,倭国对米国的贸易黑字顺差只有99亿美元,到了1984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462亿美元,而同年,米国所有对外贸易赤字总额为1000亿美元,一个倭国就占了将近一半!

而且,倭国对米国的出口产品中,汽车约占32%、机械产品约占27%、钢铁约占9%、精密仪器约占6%,这些可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啊,至于曾经引起过两国之间贸易摩擦的纺织品等低附加值商品,所占比例已经无足轻重。

在海量的廉价、高质量的“倭国制造”冲击下,米国的制造业陷入了持久的,不可修复的衰退,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部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为主的五大湖地区成了最主要的牺牲者,失业率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渐形成了日后闻名全球的所谓“铁锈地带”。

这在一些米国人看来,倭国人不仅抢走了他们用各种金融手段连抢带骗辛辛苦苦从各国弄回来的钱,还连带着把

他们的饭碗都砸了!

这特么的怎么能忍?

于是,本着能动手绝不bb的原则,米国人下手了。

别忘了,他手里可攥着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