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章 回忆鲁大师

茁壮的草根 半闲半散 1213 字 11个月前

“不过以前倒是听老蔡说过,这太阳谷是唯一能种活茶树的地方,但还是不够理想,后来他就再没管过这儿了。”窦二蛋继续说道。

“我也听蔡老师说过的,”宁向东叹了口气,心里的激动也变做了沮丧:“蔡老师在鹅岭呆了十几年,如果有地方适合种植茶树,他早就种了,看来潘郎庙那里的几棵树真是老天爷赏的,非人力所能为啊。”

两人一边说着话,窦二蛋又带着他在太阳谷里走了一圈,这地方跟猪圈沟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两头都能进来,做不成猪圈。

在鹅岭山里,很多这样沟壑纵横的地貌,也完全说不清规律,每条沟都有独具一格的特色,听窦二蛋说,解放初期这鹅岭山里还有狼和野猪,只是五十年代修建水库吓走一批,后来开荒种梯田又吓走一批,可惜山上很多地方土壤层太薄,种的高粱玉米根系扎不深,种小麦什么的一下雨又都冲垮了,往往是刚灌浆转黄,一场雨下来满山石头缝里都是半人高的小麦秧子,最后没办法,只好在小部分坡地上种植了玉米谷子这些相对抗旱的作物。

“最关键是土壤碱重,好多植物长不起来啊!”

别看好汉寨现在靠着开矿富裕了,可窦二蛋骨子里还是个农民,一聊起种地就唠唠叨叨没个完,他一直觉得,守着土地,却打不出粮食,这才是心里发慌的事儿,哪怕钞票再多,遇上饥荒年缺少粮食,它也不能直接往肚子里塞啊。

宁向东对二叔的观念感悟颇深,干什么就应该吆喝什么,这些年他一直想这么做,可偏偏是干什么不吆喝什么,反而是杂七杂八的机会多,既然机会来了总不能不去做吧,于是只好一边赚着钱一边心存怨念,慨叹造化弄人。

两人在太阳谷里忙了小半天,又摘了一兜子乔木大叶茶的鲜叶,这才往回走,进了村子时,天刚好擦黑。

回到窦二蛋家,走地鸡早已炖的骨酥烂,香飘二里地,宁向东馋的连地皮菜和鲜叶炒鸡蛋都不想等,光想直接上桌开动。

并原这些年,郊区也冒出来不少养鸡专业户,不过都是用饲料催起来的,一只鸡从孵化出来到送进菜市场,最多四五十天,吃到嘴里味儿都跟过去的不一样,按龚强的话说,也就是长了个鸡的样子。

这晚窦二叔算是尽了兴,敞开了量跟宁向东喝。宁向东也是多年没喝过村里酿的枣木杠子,昨晚在鹅关喝了点,可惜付为政和高存光现在酒力不行,一点也不过瘾,难得窦二蛋还没什么问题,酒风依然不改当年。

枣木杠子这种酒自带一股豪气,只要能忍住头三杯的火辣,接下来就可以尽发挥了,可惜两人各自喝了将近一斤,正打算再弄一满杯时,窦二婶在旁边看的实在是心惊跳,一股坐在装酒的塑料桶上,说什么也不让再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