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在浚江上安家之前的运气实在是差到了极点。
老船头是黔人,他的名字也不叫老船头,只是时间实在太久,他忘了自己的名字,也不愿再想起来。
他曾立志像父辈一般,做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但后来他经历了一个疯狂残酷的年代。
他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变的狂热,看着粮食地一天天荒芜,他啃过树皮、咽过观音土、甚至跟在村干部后面,吃过一晚“两脚羊”杂碎汤。
碗汤煮的酥烂喷香,那味道是他前半生都没有尝到过的,但他情愿没有尝过,更希望后半生不用再尝到。
有一天他听干部提到一个从来没听到过的词——逃港。
那天之后,每次回忆起杂碎汤的美味,他就会想到这个词。
所以他带着村里相好的秋妮,加入了“逃港”的行列。
他觉得自己在家里活的像条狗,这一路走来更像一条狗。
他想活的有点人的样子,他选择了一条距离死亡最近,但有尊严的路——大鹏湾。
那一夜,风大浪急,这样的天气没人愿意出门,更不会有人愿意去海里找死。
就这样的夜里,老船头用一条偷来的绳子把自己和
相好的秋妮绑在一起,义无反顾的跳进了大鹏湾。
当他从冰冷的海水中把脑袋挣出水面的那一刻,他心里多了一份信心。
当他把呛了水的秋妮从海水里拉到身边时,他的心里又多了一份责任。
这条路的尽头,对他来说就是活路,他就没想过要回头。
他在心里一遍遍狂吼着村里那个城里来的知青,教他背会的小册子上的内容。
在他的认知里,这东西如同“神咒”,能呼风唤雨保平安,在村里只要念起这些东西,连鼻子窟窿长在脑门上的村干部都得老老实实。
“妮儿,等熬过这一劫…哥就发达了,以后…天天给你吃肉…”
他迎着翻腾的海浪,这样向相好的保证。
然后两条单薄脆弱的身影,在汹涌的波涛中,向着“天天有肉吃”的梦想,开始了一场将改变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