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80

复婚交响曲 晓芳格格 1310 字 12个月前

候斌没等开讲,先是摆出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的那种范儿,惹的一家人哄堂大笑。

“话呀,某一个国家看咱中国不顺眼,就派飞机来轰炸,飞到北京上空,往下一看,千年古都,巍峨屹立,没敢作,飞走了。”

“真跟马三立似的!哈哈哈!”

大家都被候斌逗的不校

“那就去上海,到上海上空往下一看,东方大都市,不夜城,太漂亮了,也没敢作,又飞走了。等到津上空,往下一看,大吃一惊,怎么回事儿?津什么时候被炸完了,不用再费事了,于是失望地飞走了。”

候斌讲这个笑话时,满口津话,那个味道非常浓。

万慧来笑了一会:

“上海人之间基本上不讲普通话,更是拿上海话当成自我认同的标志。那年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这脑袋总是被那些方言绕的,跟个弱智似的。

张淑接着:

“所以有人讲,北京人总是离不开皇城根儿底下那目空一切的模样,上海人变来变去还是个买办,津人终究是油嘴滑舌。”

万慧来指着候斌:

“这种法当然是来自民间,不过是一种感受,虽也不足为凭。但现在从我们家来看,真的就应该颠覆这种法了。看咱老爸,京城土着,可是,玩起津话和东北话,那真的是没的!”

张淑:

“你还别,你爸,这些年,就挺愿意研究这些方言和民俗的。”

薛研抢着:

“我们老师,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外衣。”

万慧来把薛研喷过的饭桌子,收拾完了,又拿起暖瓶来,给张淑和候斌倒上两杯热水,:

“爸,,您研究的怎么样了?”

于是,候斌慢慢起了这些年后,来到东北定居,在语言上和地域环境的一些感受。

他起跟他闲聊下棋的几个同辈,经常长春人讲普通话标准,争的面红而赤时,让候斌出来公道话。

候斌就一边劝解,一边开始琢磨这件事。

于是,关于这个问题,有了个法,就是移民城市大体都会这样。

今的深圳也可以是新兴移民城市,你看那里的人基本上都用普通话,而且讲得很好,马上就有位老者,手里还拿着个象棋字儿,抬头朗声:

“当然讲得好了,你没看看那里的居民都是从什么地方过去的,东北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依然证明了这个法,就是移民城市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