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困难重重

“最关键是省事儿,一台机器狗能顶俩搬运工加一个挖土工,还不用歇着。”

说到这儿,李工话锋稍顿,语气添了几分谨慎:

“但有个短板——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都是近程操控,信号有效距离就五公里。如果是深入到山体福地挖掘,可能可操控的距离只有三公里。”

李工的意思很明显。

就是想要操控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就必须要有人长住在火星上。

想要在地球遥控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干活,那不可能。

“这没问题,前期我会派人在火星上驻点,所以火星上的哨所必须要先建好。”

孟川早就计划好了,他会让青帮的人先上去。

最好是战一堂主那样的,能扛住环境,也能快速处理机器故障。

“那就没问题了。”

李工调出另一组图纸:

“建材设备这边也有进展。小型钢筋水泥生产线做出来了,模块化设计,拆开能塞进二十个标准货运箱,运到火星再组装就行。”

“水泥用火星土配咱们带的添加剂,钢筋用提炼的铁氧化物,实验室里试了,强度能到地球C30混凝土的八成,够建前哨站了。”

孟川再次点头:

“能源呢?”

能源是重中之重。

想要在上面建厂,和维持各种设备的运行,以及人在上面的生活。

没有能源是不行。

虽然火星上有煤,但前期肯定是用不上的。

“所以光伏板得单独运。”

李工点开一份能源测算表:

“我们设计了大型可折叠光伏阵列,一块板展开十二平方米,转化率23%,抗火星尘暴的涂层也试过了。前期建前哨站,最少得运两百块,再配十台储能电池组,基本能稳住机器人和制氧设备的用电。”

他话音刚落,孟川就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来:

“如此算下来,这些东西要多少运力?”

李工深吸一口气,报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所有设备、机器人、光伏板加起来,光运到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就得三百架星舰。”

“要是算上哨所的建材以及生命改造部的制氧机,保守估计得五百架。”

“再从空间站再转运到火星,同样还需要五百架。前后加起来,一千架星舰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