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心存抗拒

“朕要看,这秦国,到底是何手段收天下之民!”

……

五日后,秦王府收到礼部函。

由吴国派遣“观察使团”一行七人,要求入境南安、南属三郡,观政、问法、查制、审籍,不涉军事、不涉边防,不触政令,仅为“君问民事”。

秦浩看完整份来信,未怒也未喜,只将函交给香妃。

“让他们来!”

“按律接待,供职堂择人引路,不设华席,不派专官!”

“只让他们看,让他们问,让他们听百姓自己怎么说!”

香妃接令,立即派出通告:供职堂、户册中枢、赈民司、操阅营、讲律堂、归籍村、供职学堂、边防驿所八处,共设四十八个观察点,吴人可任意调阅、查访、访问。

同时设接待手册,详细列明:

“本国律令起点”、“归籍民办理流程”、“供职评核制度”、“临籍三月计划”、“新士族法案”、“讲律考试体系”、“边防治理结构”、“百姓回馈与诉案统计”。

凡吴使所问,皆有文字可查、卷宗可核、人证可听。

而这一切,不过是秦国运转系统的日常记录。

香妃提笔最后补上一行:

“非为作秀,实为常制!”

“我大秦治政,不需伪饰!”

这一份接待通告一出,吴国使团未至,边地就已先乱。

临浦、明溪、丹江三郡士子纷纷奔走相告,说王都已被迫低头,秦国准使入观,那便说明秦律可行、秦制可学,归秦者非贼,投籍者非叛。

许多原本顾忌观感的中下士族纷纷松口,开始陆续遣人往秦国“借籍”,表面不言投诚,实则已在供职堂登名预审。

供职堂最新报告中显示:临浦借籍申请者三日增至五千三百,边军中已递交“投职意向函”者七十三人,其中包括两名千总、一名副守。

操阅营预警:“若王都未行应对,最多一月,边防必塌!”

秦浩看着所有奏报,未动声色,只在批阅最后写一句:

“秦人,不言威!”

“只言法!”

吴国观察使团入境南属的第五日,南安供职堂大厅内,七名观察使齐坐正厅,面前摊着厚厚一沓文卷、登记表、民评册、律考档案、税赋记录、民事问责回执、巡守奖惩章程等一共三百六十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