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白居易将袖子撩到手臂,继续提笔,莫诗诗顺着他的笔迹读了出来: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越到最后,这首诗也就愈发明朗。这并不是白居易最脍炙人口的诗句,也不是什么义务教育必选古诗,甚至偶尔出现在高考教辅的阅读训练中,老师都嫌它太长、生僻字太多。
可莫诗诗她偏偏就是记得。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身穿校服的莫诗诗坐在高三一班的教室里,昏昏欲睡。台上的语文老师声嘶力竭地叫喊:“此刻睡觉,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下面我发一套试卷,这是咱们省会城市的模拟卷,非常有学习价值,大家一定要认真做!”
可惜再怎么声嘶力竭,都无法叫醒这些每天学习十小时以上的高考学子。莫诗诗迷瞪着眼,拿起试卷,第一个就翻到她最擅长的古诗文赏析一题,漫不经心地读着。
诗题叫轻肥?唔,奇奇怪怪的……
连读了五六句,都是在描述一场宴席的豪华奢靡,作者是白居易,他是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就奢靡到底了吧。
莫诗诗心中漫无边际地瞎想着,继续向下看,直看到最后一句,大热天一个激灵,出了一身冷汗,整个人都清醒过来。
前七句写了酒菜的鲜、骏马的肥、行乐的奢、宦官的骄,而在如此意气风发、如此豪奢的七句过后,结句仅十个字,就一扫前七句的靡靡之音,让人瞬间从内宦的奢侈中惊醒,陷入一种莫大的悲哀。
底下注释处写道:内臣,即宦官。唐朝中期以后,宦官掌握极大权柄,不仅可以封侯拜相,甚至能够废立帝王。《通鉴唐纪》记载:“元和四年,南方旱饥。”
莫诗诗看着白居易在第七句停笔,对她微微笑了笑,将笔墨放下转身离开。于是,她回忆着记忆中那句震撼人心的结句,拿起笔墨,在结尾轻轻添上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