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危之际,韦执谊的老丈人杜黄裳出了个主意,让韦执谊率百官主动请太子监国,这不失为一个审时度势,抢占先机的好主意,若然此计成功,至少能帮助他们拖延些许时日,日后被清算的时候也不至于太难看。但是,韦执谊拒绝了。
正文 12-1 桃花诗案-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
由此看来,不善妥协不是刘禹锡一人的毛病。是他们那群人共同的毛病。顺宗退位后,蜜月结束,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落幕。失去依仗的改革派被清算,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惦记他的政敌们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司马,很快死在任所,免却了赐死的下场;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凌准、韩泰、韩晔、陈谏、程异八人也都贬到远地做司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像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著名的变法一样,变革之路充满艰辛,重振大唐的理想似乎遥不可及。在阵痛和摇摆中蹒跚前进,“永贞革新”最终免不了失败的结局。不管过程如何辉煌,参与变法的始作俑者们,都是个无言、惨淡的结局。
正文 12-2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1)
12-2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固执与豁达
落霞如锦缎。金剑般凌厉的残阳割裂了诗人的心弦。往事浮沉,若隐若现。内心如血涌般孤独,谁能知晓。而此时天地寂廓,听得见桃花飞落的声音。
私下里,酬答白居易的诗里。刘禹锡感慨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